跳到內容
  • 縮小字體A-
  • 還原字體A
  • 放大字體A+
平等EQUALITY 機會OPPORTUNITIES 獨立INDEPENDENCE
主頁 通訊刊物 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 第218期 第二部份 (2025年11月版)

通訊刊物

第218期 第二部份 (2025年11月版)

 

丙部
數碼科技剪報

1. 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支援繁體中文! iOS 26.1 十大 AI 功能懶人包

Apple 終於為香港用戶帶來期待已久的好消息! 隨著 iOS 26.1、iPadOS 26.1 的最新更新,Apple Intelligence 正式擴展支援繁體中文。這套深度整合的 Apple Intelligence 功能,強調以裝置上 (on-device) 運算為基礎,並結合 「私密雲端計算」 (Private Cloud Compute) 技術,旨在提供強大智能的同時,極致保障用戶私隱。
軟、硬件要求:
• Apple Intelligence 適用於 iPhone 15 Pro、iPhone 16 或更新型號,並已經更新至 iOS 26.1 正式版。
• AirPods 的「即時翻譯」功能適用於已安裝最新韌體的 AirPods 4 「主動消噪」型號、AirPods Pro 2 及更新型號,配對已啟用 Apple Intelligence 的 iPhone。

1. 更自然的 Siri
Siri 迎來了重大升級。憑藉 Apple Intelligence 強大的語言理解能力,Siri 變得更自然、更靈活。即使你口齒不清,它也能理解你的指令,並且能夠維持上下文情景。你更可以在文字與語音輸入之間流暢切換,隨時選擇最方便的互動方式。

2. 系統級 「書寫工具」 (Writing Tools)

3. 「即時翻譯」 (Live Translation)
語言不再是隔閡。「即時翻譯」 功能順暢整合至 「訊息」 (Messages)、FaceTime 和 「電話」 (Phone) App。甚至在你使用 AirPods Pro 3 時,也能由 iPhone 驅動即時翻譯,讓面對面交流再無障礙。

4. 「影像樂園」 (Image Playground)
想創作有趣的圖像話咁易。「影像樂園」 讓你透過輸入文字描述(如主題、服裝、地點),即時生成 3D 動畫、插畫或素描風格的影像。你甚至可以利用相片圖庫中的人物,創作與朋友相似的有趣圖像。

5. 自創個人化 Genmoji
標準的 Emoji 已經滿足唔到你? Apple Intelligence 允許你輸入文字描述,創作獨一無二的 Genmoji。你亦可以混合多個 Emoji,或使用朋友的相片來創作專屬表情符號,讓對話更添玩味。

6. 「相片」 (Photos) App 智能升級
搵相變得更簡單。全新的 「自然語言搜尋」 (Natural Language Search) 讓你用日常說話(例如:「身穿紅裙跳舞的 Maya」)就能覓得特定相片。同時,「清除」 (Clean Up) 工具能智能移除相片背景中令人分心的物件或人物。

7. 「視覺智能」 (Visual Intelligence)
「視覺智能」 讓你的相機和螢幕截圖「睇得明」。你只需啟動功能,AI 就能助你快速了解眼前的物件、地點,或螢幕上的內容。

8. 「影像魔術棒」 (Image Wand)
在 「備忘錄」 (Notes) App 中,「影像魔術棒」 (Image Wand) 能將你隨手畫的草圖,即時轉化為精細的圖像。你甚至可以在空白位置畫圈,AI 會根據上下文自動生成相關插圖,豐富筆記內容。

9. 郵件與通知智能排序
「郵件」 App 新增 「優先郵件」 (Priority Mail) 欄目,自動置頂最緊急的電郵,並提供內容摘要。同時,「優先通知」 (Priority Notifications) 和全新 「減少干擾」 (Reduce Interruptions) 專注模式,助你過濾雜訊,保持專注。

10. 智能 「捷徑」 (Shortcuts) 自動操作
Apple Intelligence 亦強化了 「捷徑」 App。用戶可以運用智能操作功能,建立更強大的自動化流程,例如自動撮要文字,或呼叫 「影像樂園」 創作圖像,且同樣確保過程私密。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hk.news.yahoo.com/apple-intelligence-%E6%AD%A3%E5%BC%8F%E6%94%AF%E6%8F%B4%E7%B9%81%E9%AB%94%E4%B8%AD%E6%96%87%EF%BC%81-ios-261-%E5%8D%81%E5%A4%A7-ai-%E5%8A%9F%E8%83%BD%E6%87%B6%E4%BA%BA%E5%8C%85-093959817.html

 

 

2. Google 報告力撐 Android 防詐騙更勝 iPhone

相信近年港人對手機詐騙已有更「深入認識」,各式來電或短訊詐騙層出不窮,就算推行 SIM 儲值卡實名制後仍無阻詐騙盛行,似乎政府和業界都對此束手無策。不過 Google 近日公布最新調查報告,在防詐騙保護方面,Android 手機看來比 iPhone 做得更好,難道各位 iPhone 用家都要轉投 Android 以防詐騙?

是次調查由 Google 與知名數據分析公司 YouGov 於今年 7 至 8 月合作進行,調查涵蓋美國、印度及巴西 5,000 名智能手機用戶。調查結果顯示,Android 用家在調查前一周未收到任何詐騙短訊的機率,較 iOS 用家高出 58%,而當中又以 Google 自家 Pixel 手機上更具明顯優勢,事關 Pixel 用家回報零詐騙短訊機率,比 iPhone 用家高96%。

Android 手機有很多防詐騙提示,對用家來說有更多保護。

另一方面,iOS 用家比 Android 用家一周內收到 3 則或更多詐騙短訊的機率高出 65%。如將 iPhone 與 Pixel 用家相比,iPhone 用家表示自己收到大量詐騙訊息的機率高出 136%。此外,Android 用家認為裝置詐騙防護「非常有效」或「極其有效」的機率,比 iOS 用家高出 20%。而且當比較 Pixel 與 iPhone 時,iPhone 用家表示裝置完全無法阻止手機詐騙的機率高出 150%。

報告指 Android 用家普遍較少受詐騙訊息滋擾。

為甚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報告引述全球科技市研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近期的獨立研究,比較最新 Google Pixel、Samsung Galaxy、Motorola 與 Apple iPhone 裝置,發現 Android 系統於 10 個關鍵保護領域,可提供全面的 AI 驅動防護,包括電子郵件保護、瀏覽保護與裝置行為保護等。相較之下,iOS 僅在 2 個類別提供 AI 驅動保護。相信這些設計令 Android 系統防詐保護更勝一籌。

Android 擁有眾多由 AI 驅動的防詐騙功能,iPhone 則明顯較少。

此外,網絡安全公司 Leviathan Security Group 亦對 Apple iPhone 17、Moto Razr+ 2025、Google Pixel 10 Pro 與 Samsung Galaxy Z Fold 7 進行受資助評估,同樣發現以 Pixel 10 Pro 為首的 Android 手機提供最高等級預設詐騙與詐欺保護。報告更特別指出,Android 擁有強大的來電篩選、詐騙偵測與即時詐騙警示驗證功能,是兩大手機陣營保護程度差異的關鍵。

隨著 AI 大為普及,Google 表示,騙徒利用先進 AI 工具實現更多「具說服力」的詐騙方式,導致過去 12 個月全球超過 4,000 億美元資金被竊取。但 Google 也同樣利用了先進的 AI 技術,大幅提高 Android 手機的詐騙防護,無論是來電或訊息都加強了詐騙偵測、辨識和標示,Android 的詐騙防禦系統每月保護全球用戶免受超過 100 億個疑似惡意電話與訊息的侵害。

從這點而言,Apple iPhone 於 AI 防詐騙運用上看來稍為遜色。雖然在 App Store 管理方面,iPhone 仍然較 Android 手機出色,但在手機攔截防護的層面來看,似乎 Apple 也要急起直追,盡快提升 iOS 的防詐騙功能,保護大眾用家。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www.pcmarket.com.hk/google-report-indicates-android-outperforms-iphone-in-fraud-prevention/

 

 

3. 真.多模態 AI 頭戴裝置 Samsung Galaxy XR 硬撼 M5 Vision Pro

發表了十個月,Android XR 的首款產品:真正多模態 AI 頭戴裝置 Samsung Galaxy XR。這款裝置配備 Qualcomm Snapdragon XR2+ Gen 2,具備雙 4K micro-LED 屏幕,以 $1,799 美元(約港幣 $13,979)售價正面挑戰剛剛升級至 M5 處理器、售 $27,999 的 Vision Pro。

Samsung Galaxy XR 可以說是 Samsung 與 Google 和 Qualcomm 的結晶品,強調是實現完整 AI 體驗的裝置。Google Android生態圈總裁 Sameer Samat 指 Android XR 是第一個專為 Gemini 時代而生的 Android 平台。Galaxy XR 內建 Gemini 多模態人工智能,它能在用戶的授權下回覆問題、控制程式和執行行動。透過視覺感知(眼動追蹤)、語音輸入、手勢控制和臉部追蹤,實時了解畫面上、周圍環境與及用戶的想法,提供真正多模態 AI 的沉浸體驗。

硬件規格
Galaxy XR 所用的 Snapdragon XR2+ Gen 2,內置 Qualcomm Hexagon NPU 支援雙 4K 顯示器輸出和 AI 運算。雙 Micro-OLED 顯示器每眼解像度達 3552 x 3840,達 2,700 萬像素超越 Vision Pro 的 2,300 萬像素,具備 95% DCI-P3 寬廣色域。視野為水平 109°,垂直 100°,不過 Apple 剛剛更新了 Vision Pro,M5 處理器具備 10 核 CPU+10 核 GPU+16 核神經引擎,而刷新率方面更提升至最高 120Hz,相比之下 Galaxy XR 具備 60Hz/72Hz(預設)/90Hz 就稍為輸蝕。

Galaxy XR 其實是第二款 Snapdragon XR2+ Gen 2 8K AR 裝置,第一款是中國的 Play for Dream MR。
Galaxy XR 配備 3552 x 3840 micro-OLED 顯示器,達 2,700 萬像素,像素間距只有 6 微米。

至於記憶體和儲存空間方面,雖然雙方都配備 16GB 記憶體,但 Galaxy XR 現時只提供 256GB 儲存空間,相比之下 Vision Pro 就有 256GB/512GB/1TB 三種選擇。

電池方面,兩款產品同樣採用「尿袋」設計,有線連接電池包,M5 Vision Pro 一般使用時間為 2.5 小時,影片播放時間為 3 小時;Galaxy XR 則較短,分別只有 2 小時使用和 2.5 小時播片。
Galaxy XR 同樣是採用「尿袋」設計,但使用時間比 M5 Vision Pro 短半小時。如果可以 Hot Plug 的話,其實問題不大。

在無線連接方面則 Galaxy XR 佔優,支援 Wi-Fi 7 和 藍牙 5.4。
另一個頭戴裝置用家關注的地方是重量和舒適度,Samsung 強調 Galaxy XR 著重硬件舒適度,它重量只有 545g,配有前額墊,較 Vision Pro 輕,並且採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平衡框架,將壓力平均分配於前額和後腦勺,能最小化臉部不適,同時提供穩定的支撐。遮光罩可以拆除,但不能與眼鏡兼用,戴眼鏡人士需要另配有度數鏡片。

Galaxy XR 設計考慮到舒適度,有前額墊也以平衡重量設計。

除此之外,針對 Vision Pro 推出初期不支援 VR 控制器遊玩需要精準操作的遊戲,Samsung 也推出了獨立控制器,售 $250 美元(約港幣 $1,943)。
Galaxy XR 還有獨立的控制器,可以在遊戲中進行精準操作。

軟件平台有備而戰
在硬件方面稍有優勢,軟件方面也有備而戰。Android XR 與手機 Android 兼容度高,並且整合了 Gemini,不單能在沉浸空間提供多視窗環境,亦備有直觀的 Circle to Search 搜尋圈功能,可以用手勢圈出畫面上的東西來搜尋。不單虛擬視窗中的內容,甚至連鏡頭拍攝到的實境實物也能圈出來搜尋,配合語音輸入和反應敏捷的手勢控制,難怪 Google 會稱 Galaxy XR 具備真正多模態 AI。

Galaxy XR 與 Vision Pro 主要以視線感知、語音輸入和手勢來控制。
不單可以圈出虛擬視窗上的內容來搜尋,連鏡頭下拍攝到的實境實物也可以圈出,是完整的 XR 體驗。

Galaxy XR 與 Vision Pro 一樣支援 3D 空間照片和空間影片拍攝,最高支援 UHD 8K@60fps 和 HDR 10 影片播放,音響則支援 FLAC、Dolby Digital (AC3)、Dolby Digital Plus(E-AC3)和 Dolby ATMOS。

Google 亦將自家多款應用 Android XR 化,除了 YouTube 和 Google TV 可以播放空間影片外,Google Maps 無論 3D 模式或街景模式都支援沉浸體驗,更可以結合 Gemini 語音搜尋地點,直接從 3D 地圖進入街景模式,甚至以 2D 街景照片生成沉浸的 3D 環境,讓用戶在當中遊覽。此外,當然亦可以透過 Gemini 進行即時翻譯。

鳥瞰地圖、用語音詢問 Gemini,甚至可以以街景模式直接進入由 AI 生成的店舖 3D 空間。
透過雲端平台將 2D 黑白舊相片轉換為 3D 彩色空間影片,像回到過去一樣。

Android XR 兼容絕大多數 Android 手機遊戲,玩家可以在眼罩大屏幕上遊玩,同時以語音查詢遊戲攻略,將結果顯示在另一個視窗。Google 更制訂了另一套 Android XR 專用的「Made for XR」應用,能用盡 Galaxy XR 的空間運算能力。在發表會中,Samsung 方面就介紹了 Adobe 為 Android XR 平台獨家打造的 空間影片編輯應用 Adobe Project Pulsar。創作人可以在空間影片中插入 3D 字體和物件,並且可以同時以語音尋求 Gemini 協助創作。完成後就可以將空間影片上傳到 YouTube。

Android XR 平台獨家的「Made for XR」空間影片編輯應用:Adobe Project Pulsar。
幾乎所有 Android 手機遊戲可以在 Android XR 平台上遊玩,還可以邊玩邊向 Gemini 查詢攻略。

Android XR 遵循 OpenXR 標準,因此使用 OpenXR、WebXR 或 Unity 的開發人員可輕鬆將既有的應用移植至 Galaxy XR。不單是遊戲,Samsung 亦與 Qualcomm 合作運用 Snapdragon Spaces 技術,讓開發者可以輕易將商業應用搬到 Galaxy XR,讓商務用戶可以利用該裝置進行培訓、方案合作設計、安全遠端合作等用途。

Galaxy XR 即日已於美國和韓國上市,售價 $1,799 美元(約港幣 $13,979),但其他地區則未定。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www.pcmarket.com.hk/true-multimodal-ai-headset-samsung-galaxy-xr-released/#google_vignette

 

 

4. 日本、加拿大 Apple Watch 全系列可用 Starlink 衞星通訊功能

NVIDIA 的長期待機的 AI 開發者專用迷你電腦終於準備好進入市場。經過數月的預購,該公司將於 10 月 15 日(星期三)開始通過 NVIDIA.com 和選定零售商銷售 DGX Spark。此產品雖然外觀像一台緊湊型桌面電腦,但 DGX Spark 重 2.6 磅,並不適合普通消費者使用。它是一個 AI 強者,旨在幫助開發者、研究科學家和學生在本地運行先進模型。

NVIDIA 將其描述為「世界上最小的 AI 超級計算機」,並承諾在一個適合桌面的形狀中提供數據中心級別的性能。DGX Spark 的核心是 NVIDIA 的新款 GB10 Grace Blackwell 超級晶片。這款處理器結合了一個 20 核的基於 Arm 的 Grace CPU 和一個 Blackwell GPU,該 GPU 擁有與 RTX 5070 顯示卡相同的 CUDA 核心。NVIDIA 對這一配置進行了優化,從而使得用戶能夠在不依賴遠端雲端存取的情況下,微調和運行大型模型。
GB10 能夠提供每秒高達 1,000 兆次運算的 AI 計算能力,這得益於第五代 Tensor Cores 和 FP4 支援。這個系統還具備 NVLink-C2C 互連技術,提供五倍於 PCIe Gen 5 的帶寬,這使得 CPU 和 GPU 之間能夠無縫移動數據,特別適合需要大量內存的工作負載,如模型推理、機器人模擬和生成式 AI 任務。

NVIDIA 為 DGX Spark 配備了 128GB 的 LPDDR5x 記憶體,這些記憶體在 CPU 和 GPU 之間共享,並擁有 4TB 的 NVMe 存儲空間。連接選項包括四個 USB-C 端口、Wi-Fi 7 以及 HDMI 接口。該設備運行 NVIDIA 的 DGX OS,這是一個預裝了 AI 軟件和開發工具的自定義版本 Ubuntu Linux。這使得 DGX Spark 不僅適合攜帶,還能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來運行現代 AI 推理模型。
NVIDIA 特別強調該設備與自身基礎模型的兼容性,包括用於世界建模的 Cosmos Reason 和用於機器人的 GR00T N1。開發者可以利用該系統進行這些模型的訓練、微調和部署,而無需承受雲計算的延遲或成本。該設備僅重 2.6 磅,可以使用任何牆面插座的標準電源運行。NVIDIA 設想這款設備作為本地工作站,並能輕鬆連接 DGX Cloud 或其他加速基礎設施以擴展工作負載。

不過,這份強大性能的代價不菲。NVIDIA 將 DGX Spark 的價格定在 $3,999 / 約 HK$ 31,199,但不包括當地稅費或關稅。該產品將直接從 NVIDIA 和選定的第三方合作夥伴處購買。除了 DGX Spark 外,NVIDIA 還在準備 DGX Station,這是一個全尺寸的桌面塔,搭載更強大的 GB300 Grace Blackwell Ultra 晶片。儘管價格尚未公佈,該公司計畫與華碩 (Asus)、Boxx、Dell、HP 和 Supermicro 等公司合作,在今年晚些時候發佈。
DGX Spark 和 DGX Station 的推出標誌著 NVIDIA 正在推動 AI 計算技術,使其對個別研究者和小型實驗室更具可及性。儘管 Spark 可能不適合休閒使用者,但它顯示了該公司將超級計算機級別的 AI 能力帶入桌面的願景。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www.pcmarket.com.hk/apple-japan-and-canada-works-on-full-series-apple-watch-use-spacex-starlink-satellite-service/

 

 


5. WhatsApp 明年起封殺 OpenAI 及 Perplexity 等 AI 聊天 Bot 連接 API 30 億用戶 AI 戰場規則改寫

Meta 封殺第三方 AI 助手:WhatsApp 成 30 億用戶的獨家 AI 戰場 Meta 於 2025 年 10 月 18 日宣布修訂 WhatsApp 商業 API 政策,將於 2026 年 1 月 15 日起全面禁止通用型 AI 聊天機械人在其平台上運作,此舉直接衝擊 OpenAI、Perplexity、Luzia 及 Poke 等 AI 公司,使 Meta AI 成為這個擁有超過 30 億月活躍用戶平台上唯一的通用 AI 助手。這項政策轉變除了重新定義全球最大即時通訊平台的 AI 生態,更突顯科技巨頭在 AI 時代如何透過平台控制權鞏固市場主導地位。本文將分析 Meta 此舉背後的商業邏輯、對 AI 產業的衝擊,以及企業應如何因應這場平台規則的重大變革。

政策轉向的核心動機 收入與控制權的雙重考量
Meta 在更新的商業 API 條款中新增「AI 提供者」專門條款,明確規定「人工智能或機器學習技術的提供者和開發者,包括但不限於大型語言模型、生成式 AI 平台、通用型 AI 助手等技術,嚴格禁止直接或間接存取或使用 WhatsApp 商業解決方案,當這些技術作為主要(而非附帶或輔助)功能時」。Meta 發言人向 TechCrunch 確認,這項政策變更不影響使用 AI 提供客戶服務的企業,例如旅遊公司的客服機械人仍可繼續運作。 從財務角度分析,WhatsApp Business API 是 Meta 重要的營收引擎,該公司透過不同訊息模板(行銷、實用、驗證和支援)向企業收費。Mobile Ecosystem Forum 估計,Meta 的 WhatsApp 付費訊息收入在 2025 年可能達到 25 億至 28 億美元(約港幣 195 億至 218.4 億元),雖然部分外部分析師預測可達 60 億至 70 億美元(約港幣 468 億至 546 億元),但這些預測被認為過於樂觀。Meta 行政總裁 Mark Zuckerberg 在 2025 年第一季財報會議中強調:「WhatsApp 現在擁有超過 30 億月活躍用戶,在美國有超過 1 億人使用且快速增長。商業訊息應該成為我們業務的下一個支柱」。

然而通用型聊天機械人在現有 API 設計中並無相應收費機制,這意味著這些服務雖然產生大量訊息流量、消耗平台資源,卻未能為 Meta 帶來直接收入。行業觀察家在 LinkedIn 指出:「這是典型的平台策略——建立生態系統、讓其他公司創新、然後在用戶群建立後切斷它們。Meta 不是在保護用戶,而是在保護分銷權。控制渠道,就能控制敘事」。

受影響企業的困境與市場重組
OpenAI 於 2024 年 12 月在 WhatsApp 推出 ChatGPT 服務,用戶可透過添加電話號碼 +1 (800) 242-8478 與 AI 助手互動,功能包括回答查詢、理解媒體檔案、回應語音訊息及生成圖像。Perplexity 則在 2025 年 4 月推出 WhatsApp 機械人,以其準確、即時且附帶資料來源的回答特色吸引用戶。拉丁美洲市場的 AI 聊天機械人 Luzia 獲得 Khosla Ventures 支援,而 Poke 則得到 General Catalyst 投資,這些公司都將 WhatsApp 作為接觸數十億用戶的核心渠道。
這些服務的運作模式確實為 WhatsApp 帶來「意料之外的使用案例」,Meta 表示這些通用聊天機械人產生的訊息量對系統造成極大負擔,並需要公司未準備好的不同類型支援。PC Magazine 報導稱,第三方聊天機械人將於 2026 年 1 月 15 日起被禁止,Meta AI 將成為 WhatsApp 上唯一剩餘的通用聊天機械人。受影響的企業現在面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尋找替代方案,這對已投入大量資源開發 WhatsApp 整合的 AI 公司構成重大挑戰。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專用的 AI 客服機械人不受此政策影響——航空公司的航班狀態回應系統、電商品牌的訂單處理機械人、旅遊公司的自動化支援代理等,只要 AI 功能屬於「附帶或輔助」而非主要功能,仍可繼續在 WhatsApp 上運作。這種區分標準的最終決定權掌握在 Meta 手中,條款明確寫明「由 Meta 全權決定」。

AI 市場競爭格局與反壟斷隱憂
全球 AI 聊天機械人市場正處於高速成長期,Market.us 預測市場規模將從 2023 年的 64 億美元(約港幣 499.2 億元)以 年複合成長率 26.4% 擴張至 2033 年的 666 億美元(約港幣 5,194.8 億元)。Grand View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2024 年市場價值為 77.6 億美元(約港幣 605.28 億元),預計 2030 年將達到 272.9 億美元(約港幣 2,128.62 億元),年複合成長率為 23.3%。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Meta 對 WhatsApp 平台的封鎖措施實際上消除了競爭對手接觸其 30 億用戶基礎的機會。
這項政策推出的時機值得關注——Meta 目前正面臨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 (FTC) 的反壟斷訴訟,指控其透過收購 Instagram 和 WhatsApp 非法壟斷社交網絡市場。2025 年 4 月至 5 月的審判中,FTC 提出數百份內部檔案,試圖證明 Meta 購買這些平台是為了消除潛在威脅。Meta 內部簡報曾將 WhatsApp 形容為「我們面臨的最重要競爭威脅之一」,因為開發者「日益進入核心社交網絡產品領域,對我們的主要產品構成直接威脅」。
華爾街分析師對 WhatsApp 貨幣化進展表示樂觀,美國銀行在最新報告中將 Meta 的 2026 年每股盈餘預測上調 4%,理由是 WhatsApp 貨幣化速度超出預期。Evercore ISI 預測,如果 Meta 成功整合支付功能,WhatsApp Business 的商品總值可能在 2027 年超越 Instagram Shop。然而這些財務前景的實現,是建立在 Meta 對平台生態系統的絕對控制之上。

企業應對策略與未來趨勢
對於依賴 WhatsApp 接觸客戶的企業而言,現在是重新評估 AI 整合策略的關鍵時刻。使用 AI 進行有限任務的企業——如客戶支援、旅遊預訂或訂單處理——可以繼續透過 WhatsApp Business API 運作。然而將通用 AI 助手作為主要服務提供的公司,則必須尋找替代分銷渠道。
AI 聊天機械人服務提供商可考慮的替代方案包括:直接透過網頁應用程式提供服務、整合至 Telegram 或 Signal 等其他即時通訊平台、開發獨立的流動應用程式,或與企業合作將 AI 能力嵌入特定業務流程中。McKinsey 的研究指出,生成式 AI 對生產力的影響可能為全球經濟增加數兆美元(約港幣數十兆元)價值,這意味著市場對 AI 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會因單一平台的封鎖而消失。

從產業發展角度來看,這次事件突顯了平台依賴風險。建立在第三方平台上的業務模式始終面臨政策變更的不確定性,尤其當平台營運商本身也是競爭對手時。企業在設計 AI 策略時應採取多元化 approach,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分銷渠道,同時密切關注各平台的政策動向和反壟斷監管發展。
Meta 此次政策調整預示著 AI 平台競爭進入新階段——科技巨頭不再滿足於提供基礎設施,而是要透過垂直整合掌控從平台到應用的完整價值鏈。對中小型 AI 企業來說,如何在巨頭主導的生態系統中找到生存空間,將是未來 3 至 5 年的核心挑戰。



相關新聞報導:

https://unwire.pro/2025/10/20/meta-bans-whatsapp-ai-bots/ai/

 

*************************************************************************
丁部
數碼世界消息

1. Gemini強化Google 地圖的導航功能

日前,Google的Google地圖產品總監阿曼達·萊希特·摩爾在官方網誌上表示,Google正在透過為Google 地圖引入Gemini,使其導航功能變得更聰明和更容易使用。

升級的導航功能
Google 地圖應用程式的免提駕駛體驗引入了Gemini的輔助。現在用戶只需要透過說話,便可以向Gemini查詢各種事情,例如查詢路線會經過的地點、查詢附近的電動汽車充電器或在 Android 上與朋友分享用戶的預計到達時間。
Gemini更支援多步驟任務的查詢,例如:「在我的預定路線中,大概在幾英里內,有沒有一家提供素食選擇且是經濟實惠的餐廳嗎……那裡的停車場怎麼樣?」用戶接著可以對Gemini說:「好,我們就去那兒吧。」
經過用戶的授權,Gemini 能夠與用戶的日曆連接,並能夠為用戶自動新增行程。
Gemini的升級讓交通事故的報告變得更簡單。用戶只需要說:「我看到交通意外」、「前面好像有洪水」、「注意減速」,之後系統會自動為用戶報告交通事故的情況。

實時地標
透過Gemini的升級,現在在導航期間,Google 地圖除了會顯示交通燈和停車標誌之外,Google 地圖還會向用戶顯示路線會經過的關鍵地標,例如油站、餐廳和著名建築物。上述資訊會透過語音和視覺的方式向用戶展示,例如,用戶會聽到「經過泰式餐廳後右轉」,並且當裝置接近該地標時,程式會強調顯示該地標。
Gemini 通過分析 Google 地圖上那些2.5 億個地點的資訊,並會將這些資訊與街景圖像進行交叉比對,從而篩選出那些顯眼和有用的地標,從而使導航更有效。

預先避開交通事故
現在,即使用戶並沒有處於導航模式中,Google 地圖也會主動向用戶提供有關交通事故的資訊,例如前方道路被封閉或是前方發生交通擠塞。
到達目的地後向Gemini查詢關於目的地地點的資訊
當用戶到達目的地後,用戶可以點擊搜尋欄位中的相機圖示,並將手機的鏡頭對著想要查詢的事物,Gemini能夠為用戶識別出視野中的餐廳、咖啡店、商店或著名地標等地點資訊。當用戶看到圖釘時,用戶可以點擊麥克風並就該地點提出查詢,例如「這是一個怎樣的地方?為什麼這個地方這麼受歡迎?」或「這個地方裡面的氣氛如何?」


資料來源:

https://blog.google/products/maps/gemini-navigation-features-landmark-lens/

 

 


2. OpenAI推出內置ChatGPT的網頁瀏覽器ChatGPT Atlas

不久前,OpenAI宣佈推出自家網頁瀏覽器ChatGPT Atlas,這是一個內置了人工智慧 ChatGPT的新型網頁瀏覽器。

透過Atlas,用戶在訪問網站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呼叫ChatGPT,例如,在用戶目前所在的視窗中為用戶提供協助,了解用戶正在嘗試執行的操作並為用戶完成任務。在進行這些操作時,用戶都沒有需要去進行複制、貼上或是離開當中所在的頁面。Atlas內置ChatGPT的記憶(memory)功能,因此ChatGPT可以透過用戶過往與ChatGPT的互動記錄和詳細資訊來協助用戶完成任務。

隨著用戶使用 Atlas 的時間愈長,ChatGPT 也會變得更加聰明和更有幫助。Atlas的記憶功能,能夠讓ChatGPT記住用戶所訪問的網站的上下文,並會在用戶有需要的時候,將用戶重新導向回相關的頁面。因為有了記憶的功能,用戶便可以向ChatGPT提出這樣的問題:「尋找我在上個星期查看過的所有職位空缺資料,並生成一份行業趨勢摘要,讓我為之後的面試作好準備。」Atlas 內置的記憶功能是一個可選項目,而且用戶對於記憶的功能有控制權:用戶可以隨時在設定中檢視記憶的記錄或是為這些記錄建立存檔,而且,當用戶刪除了網頁瀏覽器的瀏覽歷史記錄後,任何關聯的記憶的記錄都會被刪除。

ChatGPT 還可以透過代理模式在 Atlas 中為用戶完成任務。這個經改進的代理模式能夠更快速地執行任務,而且他能夠參照用戶的瀏覽記錄,使其更有效。現在,代理模式能夠更好地在用戶瀏覽網頁時進行研究、分析、執行自動化任務以及規劃行程或預約行程。Atlas 中的代理模式的預覽版,現已向ChatGPT的Plus、Pro 和 Business 訂閱用戶開放。

ChatGPT Atlas 目前只支援macOS作業系統,並已經向全球的ChatGPT Free、Plus、Pro 和 Go 用戶開放。Atlas 還向商業用戶提供測試版,如果相關管理員啟用了相關的功能後,企業和教育方案的用戶也可以試用Atlas。至於支援Windows、iOS 或Android 作業系統的Atlas則將在稍後時間推出。


資料來源:

https://openai.com/index/introducing-chatgpt-atlas/

 

 


3. Samsung 將網頁瀏覽器Samsung Internet帶到桌面電腦

Samsung Electronics日前宣佈,推出支援桌面電腦的 Samsung Internet 測試版。支援桌面電腦的 Samsung Internet能夠提供跨裝置的無縫瀏覽體驗。

支援桌面電腦的 Samsung Internet允許用戶同步其資料,例如書籤和瀏覽歷史記錄。個人資料、登入資訊和密碼會透過 Samsung Pass 進行同步,使用戶可以安全地跨裝置進行登錄,或自動填寫個人資料。此外,當用戶在流動裝置和桌面電腦之間進行切換時,系統現在會提示用戶恢復他們在另一個裝置上原本的瀏覽狀態。

支援桌面電腦的 Samsung Internet有人工智慧功能,當用戶登錄他們的帳戶後,用戶可以使用一些關鍵的 Galaxy AI 功能,例如透過人工智慧總結或翻譯網頁內容。

支援桌面電腦的 Samsung Internet能夠為用戶提供安全的網頁瀏覽體驗。其智能反追踪功能,能夠阻止第三方網絡追踪器收集個人資料,而隱私儀表板則能夠使用戶即時查看和管理他們的安全性設定。

桌面電腦的 Samsung Internet測試版支援Windows 11 和 Windows 10(1809 及更高版本)。該測試版已於 2025 年 10 月 30 日,向美國和韓國用戶開放。Samsung計劃在日後將該測試版開放給更多地區的用戶。用戶若要註冊使用該測試版或進一步了解該測試版的細節,他們可以前往browser.samsung.com/beta。


資料來源:

https://brave.com/blog/ask-brave/

 

 


4. Spotify現在會讓用戶看到他們的每週聆聽數據

以往,Spotify的用戶想要了解他們的聆聽習慣時,他們可能需要將其帳戶連結到其他服務,例如Last.fm,從而追踪他們所聆聽過的歌,或者,需要等到每年的年尾,因為Spotify在年尾時,會向用戶顯示一個個人化的年度回顧,在這回顧中,用戶可以看到他們在過往聆聽過甚麼。

但在最近,Spotify改變其做法,加入了名為聆聽統計數據(Listening stats)的功能。透過聆聽統計數據,Spotify會向用戶展示他們在每週的聆聽記錄。

Spotify的聆聽統計數據會向用戶展示他們在一週內聆聽得最多的歌手和曲目,之後,用戶可以透過Spotify內置的訊息功能,或是第三方社交應用程式,如Instagram或WhatsApp,將上述統計數據的結果與朋友分享。Spotify 表示,每週的聆聽統計數據還會包括特殊時刻,例如里程碑(milestone)、新發現或粉絲時刻(fan moment)。

聆聽統計數據的頁面還有一個生成播放列表的功能,該播放列表會根據用戶所喜愛的歌曲以及基於用戶的聆聽習慣從而估計用戶想要聆聽甚麼歌曲。

Spotify的用戶若要訪問聆聽統計數據,他們可以點擊他們的個人資料圖示,然後選擇聆聽統計數據分頁。

目前,聆聽統計數據正在續步向Spotify在60 多個國家/地區的免費和付費用戶開放。


資料來源:

https://techcrunch.com/2025/11/06/spotify-now-lets-you-see-weekly-listening-stats/

 

 


5. WhatsApp 讓聊天備份的加密變得更簡單

不少人在 WhatsApp 的聊天對話中留下了各種珍貴的回憶,當中包括各種照片、語音留言和對話。當用戶購買了新手機時,或者不幸地遺失手機時,那麼能夠從備份中找回這些珍貴的記錄便很重要了。

WhatsApp 是第一個為聊天對話備份提供端對端加密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不過在以往,當用戶為聊天對話備份設置加密時,用戶需要設置一個密碼,或由系統所產生的64位數字作為加密的密鑰,而當用戶想要從備份還原數據時,便需要提供上述的密鑰。在最近,WhatsApp透過引入通行密鑰(passkey)加密備份,讓用戶能夠更輕鬆地為聊天對話的備份設置額外的安全性保障。

透過通行密鑰,用戶可以直接使用裝置的指紋、面部識別或裝置鎖定密碼來為WhatsApp的聊天對話備份進行加密。而用戶不必像以往那樣,需要記住密碼或繁瑣的 64 位加密密鑰。

上述功能將會在未來數周至數月間,逐步向用戶推出。

用戶若要對他們的WhatsApp 聊天備份進行加密,那麼用戶可以在WhatsApp的介面中,選擇設定>聊天>聊天備份>端對端加密備份。


資料來源:

https://blog.whatsapp.com/encrypting-your-whatsapp-chat-backup-just-got-easier?lang=en

 

 


6. Windows檔案總管將會自動停用對從網絡下載的檔案的預覽功能

Windows的檔案總管有一項功能,便是讓用戶在未打開檔案的情況下,在檔案總管裏預覽檔案的內容。但為了更好地保障用戶,Microsoft對上述功能作出調整。

根據Microsoft的官方文件,當Windows套用了2025 年 10 月 14 日或之後所發布的 Windows 安全性更新,檔案總管便會自動停用對從網絡所下載的檔案的預覽功能。此變更旨在加強系統的安全性,防止用戶在預覽有可能不安全的檔案時,洩漏NTLM hashes的安全性漏洞。上述變更適用於1以下Windows作業系統版本:Windows 11、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Server 2012 R2、Windows Server 2016、Windows Server 2019、Windows Server 版本23H2、Windows Server 2025。

當上述變更套用後,檔案總管在默認情況下會停用那些有Mark of the Web(MotW)標記的檔案的預覽功能。取而代之的是,檔案總管會顯示以下這段訊息:

您正在嘗試預覽的檔案可能會損害您的電腦。如果您信任該檔案及其來源,請你打開該檔案以查看其內容。


資料來源:

https://support.microsoft.com/en-us/topic/file-explorer-automatically-disables-the-preview-feature-for-files-downloaded-from-the-internet-56d55920-6187-4aae-a4f6-102454ef61fb

 


*********************************************************************
好了,這一期的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要和大家說再見,多謝大家的支持。
*********************************************************************
編輯小組 :
葉俊賢 (項目助理)
黃志威 (會員)
鍾智明 (會員)
聲明:本通訊內容所提及的産品及其銷售或代理商,與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及編輯團隊無利益關係。
=============================================================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版權聲明:本會乃此通訊的版權擁有者,絕不容許由第三方定期傳閱或複製通訊。本 會只容許個別文章(包括資料來源,通訊訂閱詳情和網址)或個別期數的通訊(包括這個聲明)可傳達到個人或群組,但必須明確地向接收者表明如要獲得定期的通訊,必須向香港失明人協進會個別 訂閱。有關文章複製、稿件或其他版權方面的查詢,請電郵至 enewsletter@hkbu.org.hk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為有限公司註冊的慈善團體」

=============================================================
可按此回到第一部份

=============================================================


 

< 返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