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內容
平等EQUALITY 機會OPPORTUNITIES 獨立INDEPENDENCE
主頁 通訊刊物 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 第154期 第一部份 (2020年2月版)

通訊刊物

第154期 第一部份 (2020年2月版)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 第一百五十四期
Accessible Digital Technology Newsletter (AD Tech) Issue no.154
2020年2月

*************************************************************************

本會提供多項專為視障人士而設立的資訊科技服務,歡迎大家使用︰

聲聞通:以電話語音報讀方式,提供本港九家報章的即日新聞 (只限本會會員)。
電話號碼: (852)3464 5050

資訊科技諮詢電話—透過電話直接解答在電腦應用上遇到疑難的查詢。
電話號碼: (852)2709 5559

網頁無障礙設計主題網站: 提供無障礙網頁設計的指引,技巧和常遇問題等,供業界及市民參考。
http://wafa.hkbu.org.hk

NVDA讀屏軟件下載及教學筆記
https://www.hkbu.org.hk/tc/service/technology/sub-page?page_id=nvda_modules

*************************************************************************

如果你還沒有訂閱這份通訊,但希望定期收到這份通訊,可電郵至
enewsletter@hkbu.org.hk
,於主題一欄輸入"訂閱通訊”,同時請留下你的姓名及聯絡電話。如果你是香港以外的朋友,請提供你所在之國家/地區,省份,城市等資料。此外,已登記訂閱的讀者可以登入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的網頁,網址為:
http://enews.hkbu.org.hk 。以新視窗打開
讀者可於該網頁上進行訂閱,取消訂閱及登入瀏覽最新一期的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現有已訂閱的讀者用戶不必重新登記,登入名稱及密碼,均預設為其在訂閱本刊 時所採用的個人電郵帳戶的名稱(亦即個人電郵地址上@號前的名稱),新用戶亦可直接於上述網頁進行登記。這些有關個人的資料僅用於編輯部和讀者間連系和本 通訊發展之參考,本刊物將確保遵守香港《私隱條例》,資料將嚴格保密,不會用於其他用途,也不會在未經你的同意下提供給第三者。通訊將會在每月之第二個星 期以電郵寄到訂戶之電郵信箱。另外,如你不再希望收到這份通訊,亦可電郵至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enewsletter@hkbu.org.hk
,在主題一欄輸入"取消訂閱”或"unsubscribe”便可,記得也要提供你的姓名,閣下亦可於上述網址進行取消訂閱的手續。


*************************************************************************
編者的話

 

踏入2020年,開始進入5G世代,各通訊器材品牌的廠商,預計會陸續推出新產品;還有許多大大小小、利用語音操控的智能家居系統和電子產品陸續登場。除了為人們帶來不少方便外,視障人士亦可藉此沾點光。

生活上,電子付款也是大勢所趨,可是林林總總的系統各據山頭,互不相容;有報導一個用戶數以億計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式即將加入這項功能。著名的電子地圖應用程式不斷增添以地圖為本,涵蓋了跟生活相關的功能,比如交通出行、導航、天氣、飲食,以至以當地語言發聲問路等等。

對視障人士而言,再強大的功能,不及最佳的無障礙使用操作。期望兩大陣營的手機操作系統,對無障礙和語音輔助功能亦會保持與時並進的發展。春節剛過去,祝願讀者們新年進步!如今抗疫依然是首務,並祝大家身體健康!

 

 

*************************************************************************

本期內容
甲部
視障輔助技術發展
1. 能讓用戶在觸摸屏幕上感受顯示圖片中物品質感的手機
2. 微軟用改良的全息眼鏡 HoloLens 協助視障人士拓展社交
3. 幫助視障人士導航避開障礙的皮帶
4. UPMC 是在美國第一間獲准進行植入無線視網膜設備的公司

乙部
「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 (E-Learning For All enewsletter)
1. 又一個十年
2. 專題文章 (一):義務補習點滴
3. 專題文章 (二):活到老、學到老
4. 專題文章 (三):學與教博覽見聞

丙部
數碼科技剪報
1. iPhone 為八達通即時增值領取「交通補貼」+ 查餘額
2. 歐洲議會籲移動裝置全用USB Type-C 蘋果公司:會有直接負面影響
3. Google Maps 15 歲全新形象 Google : 重視私隱 + 絕不透露用戶行蹤
4. Whatsapp Pay 過數快過 Send 相?朱克伯格:最快 6 個月內用得!
5. Samsung Galaxy S20 系列都升級到超流暢螢幕和強勁相機
6. Google 助理的環境模式終於開放到 OnePlus 系列手機了

丁部
數碼世界消息
1. Facebook推出名為Off-Facebook Activity的隱私工具
2. Spotify為你和你的寵物推出專門的播放清單
3. 人們信任機器人並向他們尋求建議,而不是向經理
4. 採用人工智能協助篩查乳腺癌個案

戊部
讀者園地
IOS 13輔助功能的新變化旁白活動 1

*************************************************************************
甲部
視障輔助技術發展

1. 能讓用戶在觸摸屏幕上感受顯示圖片中物品質感的手機

致力於將感官智能整合到觸感表面的觸覺技術開發商 Hap2U,在2020年的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發佈推出全球首款配備觸感顯示屏的智能手機—— Hap2Phone。

當前,智能手機中的感覺僅限於通過觸覺技術接收短信或點擊時的振動。 Hap2U則引入高清質感技術,以提供新的性能,從而有可能使用戶感覺到例如在線商店網頁中展示的服裝圖片的質感。Hap2U 的目標之一是使智能手機用戶,在無須看着屏幕,可以通過觸摸屏幕上顯示在鍵盤上的各個字母來發送短信。

Hap2U 於今年1月7日至10日於拉斯維加斯舉行的2020年國際消費電子展上,在Sands Expo(2級)的41958號展位上,演示 Hap2Phone的原型。該公司是CES 2020創新獎的得主;亦曾在2017年獲得 CES 的大獎。

「Hap2U 的觸感智能手機 Hap2Phone,配備的觸感屏幕是一項傑出的成就。」該公司的首席執行官狄察柏(Cédrick Chappaz說:「我們預計,Hap2Phone 將會吸引 OEM 以及系統集成廠商的濃厚興趣,這些 OEM 和系統集成廠商,希望通過改善屏幕顯示物件跟連接手機之間的交互來增強用戶的體驗。我們相信觸覺將在增強智能手機的感知智能方面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

該公司在玻璃屏幕下集成了一個薄膜壓電解決方案(厚度只有2微米),這意味著可以在整個屏幕上都能感知觸感。一旦安裝了該硬件,軟件的作用就只是在正確的位置上給使用者提供確切的觸感。

額外的重量很小(小於1克);對顯示器的功耗影響也很小,大約只有百分之一。
Hap2U 的觸摸感應技術不僅適用於智能手機。其解決方案,還可以跟所有觸摸界面兼容。
資料來源:https://coolblindtech.com/hap2phone...


2. 微軟用改良的全息眼鏡 HoloLens 協助視障人士拓展社交

據估計全球各個年齡段的視障人士總數為2.85億,其中3900萬是盲人。 為了向所述人群提供幫助, 微軟於2016年啟動了由美國、英國、中國、日本和印度研究人員通力合作,並旨在探索可以幫助殘障人士與周圍世界交互的技術的東京計劃(Project Tokyo) 。 四年後,這個項目結出了又一個果實:微軟HoloLens頭顯的改良版本,其配備了可提供周圍環境人士信息的算法。

根據微軟的博文介紹,研究小組首先跟踪了具有不同視力水平的運動員和觀眾從英國到巴西里約熱內盧殘奧會的旅程,觀察所述人員在導航機場,參加運動場館和進行觀光等活動時是如何與他人互動。 然後,東京計劃團隊的機器學習專家開發了上述算法,而這種可提供周圍人士信息的算法由與HoloLens對接的PC中的圖形處理單元執行。 另外,改良版的HoloLens移除了前端透鏡。

固定在HoloLens攝像帶上方的LED燈帶將追踪最靠近用戶的人士,並在識別後變綠,從而告知通信夥伴或旁觀者知道他們已被看見或提示他們避讓。 計算機視覺模型可以檢測環境中人員的姿態,從而提供他們位於何處,以及相距多遠的感覺。 另一個模型則分析攝像頭的片段,從而識別人員並確定是否需要向系統告知其名字。

所有信息都通過音頻提示傳遞給佩戴者。 例如,如果改良版 HoloLens 在用戶左側一米遠的位置檢測到一個人,它會發出一聲聽起來像是來自左側大致距離的咔嗒聲。 如果識別出所述人士的臉部,它將發出另一種聲音,並且如果確認為已知的人士,系統將告知其姓名。 另外,單獨的第二層聲音會將用戶引導面向所述人士的臉部。

當 HoloLens 的攝像頭對準所述人士的鼻子時,用戶會聽到尖銳的喀噠聲。 如果知識所述人士,系統會向用戶告知其名字。用戶同時可以要求獲取概述,並且獲取系統已識別人員的姓名的空間讀數,並且當有人直接看著用戶時,系統可以發出空間警報聲。

微軟表示,他們正在使用縮小版技術來幫助盲人和弱視兒童開發社交能力。微軟正在積極地為改善殘障人員的生活而努力。 這家科技巨頭早前為相關社區帶來了旨在幫助弱視用戶導航周圍世界的移動應用Seeing AI,並在最近推出了使用雙耳音頻來幫助視障用戶構建思維導圖並在陌生空間中選擇個人路線的Soundscape。

通過於2018年5月宣布的 AI for Accessibility,微軟承諾在未來五年內為殘疾人開發 AI 工具的大學,慈善組織以及其他機構開發提供2500萬美元資金。 AI for Accessibility旨在通過每個財政季度的種子撥款和後續融資來獎勵在工作、生活和人際關係這三個類別中最具前景的候選項目。
原文鏈接 : https://yivian.com/news/71422.html
來源: 2020年01月31日《映維網》
https://xueqiu.com/6417412234/140178484


3. 幫助視障人士導航避開障礙的皮帶

一條皮帶內置的攝像鏡頭能夠感測距離身前30厘米(11.8英寸)的障礙物,然後通過配戴在胸前和腳踝上的震子小方塊發出振動。

現時在美國,有接近2550萬失明人士,在英國則有200萬人。英國的南安普敦大學醫院(UHS)的開發人員認為,這可能會是下一代的視覺輔助技術。

大學醫院的發言人表示,該皮帶由3D深度感應攝像頭和便攜式計算機所組成,通過 WiFi 與隱藏在背心和腳腕帶上的振動小方塊連接。系統使用3D相機掃描配帶者前方的區域,當掃描到附近的物體時,通過振動向用戶發出嗡嗡聲警告;頻率越高代表物體越靠近,而所在的位置分別由排列在左、中及右位置上的震動小方塊來提供方向指示物體的方位。

這項被稱為低視力增強光電技術的皮帶,目前正在該大學醫院進行試驗。而一項小型研究實證它可以幫助患有色素性視網膜病變(RP)的參加者成功穿越迷宮。患有視網膜色素病變,會造成周邊視力喪失,例如出現隧道管狀視野,亦有可能在弱光的環境下難以看清事物;病變始於兒童期,並隨年紀逐漸惡化。

進行這項研究的南安普敦大學醫院的眼科顧問醫生安德魯特利(Andrew LoTery)教授說:「在這項小型先導研究中,我們發覺該系統 具有廣闊的前景,會根據我們所掌握的知識,打算進一步開發這個系統,以期幫助患者保持其健康。儘管視力下降但仍保持獨立生活。」魯特利教授說:「對於這類視障人士來說,這套裝置比其他輔助工具,例如白手杖或導盲犬更具優勢,因為它可以配戴在衣服的下面,而且帶來相對更謹慎細緻的導航。」

在該研究中,評估了6例晚期患者和20例未佩戴限制眼睛轉動眼鏡、未受影響的患者。研究結果,是所有參與者都可以在這套裝置的引導下,繞過由不同型式佈置的障礙物製成的四個迷宮。研究報告已經在去年10月於《公共科學圖書館·世界雜誌》(PLoS One)上發表。

配戴著這套皮帶,與沒有佩戴皮帶的參與者相比,參與者在迷宮中犯的錯誤減少44%。那些患有視網膜色素病變的參與者表示,如果在昏暗的迷宮中,當他們的視力較差的情況下,無論弱視的嚴重程度如何,所有使用該設備的參與者在完成迷宮的速度都會較慢,這時他們發現這套系統就「特別有用」。作者在報告的結論中指出,綜合LEO Belt 使用者的積極反饋,這套裝置顯然極有潛力成為個別視障者下一代的視覺輔助設備。這些增強現實眼鏡可將患有視網膜色素病變人士的視力提高多達70%。
來源:2020-01-06 coolblindtech.com
https://coolblindtech.com/this-belt-helps-people-with-vision-loss-navigate-objects/


4. UPMC 是在美國第一間獲准進行植入無線視網膜設備的公司

臨床試驗將測試使用視網膜假體來治療與年齡相關的晚期黃斑變性。作為臨床試驗的一部分,UPMC 已在美國為第一位患者植入了一種新型的無線視網膜設備,目的在為患有會導致永久性失明的老年性黃斑變性(AMD)的患者,恢復部分視力。

「視覺研究在最近取得了巨大的進步,UPMC 公司處於這場革命的最前線。」該公司眼科中心主任 José-Alain Sahel 醫生說:「這是UPMC和Pitt領導的許多此類突破中的第一個,將使我們社區乃至全世界喪失視力的患者受益。」匹茲堡大學麥迪遜醫學院的眼科傑出教授在 UPMC 發起這項試驗。 「我們很榮幸成為在美國第一個測試這款下一代視網膜植入物的中心,這款植入物可以幫助治療像老年黃斑變性這樣的無法治癒的疾病。」

該系統稱為 PRIMA,目的在於恢復因視網膜變性致盲的患者的視力。它由一塊2乘2毫米,厚度為30微米的無線微型光電芯片組成,該芯片植入受損視網膜的下方,並與增強現實眼鏡協同工作,增強現實眼鏡具有內置微型攝像機,以及紅外線投影儀。該芯片的作用就像一個微小的人工視網膜,由378個微小電極所組成,這些電極將來自眼鏡的紅外線轉換成可經由視神經傳遞到大腦的電信號。接受植入物後患者要接受強化康復計劃,訓練他們的大腦以結合剩餘的自然視力來理解和解釋來自植入物的信號。與上一代植入元件相比,PRIMA 是無線傳送訊號並具有更多的電極,從而可以傳輸更多的視覺信息。

「這是一件對我們來說是非常令人興奮的事,我很榮幸能參與中心的調查。」UPMC 眼科中心和皮特醫學院的外科醫生,醫學博士約瑟夫·馬特爾(Joseph Martel)表示:「我很感謝自願參加這項試驗的患者;沒有他們的參與,這將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老年黃斑變性是導致50歲以上的患者視力喪失的主要原因。如今它影響了美國約1400萬人,隨著嬰兒潮一代的年齡增長,患病率預計會上升。隨著老年黃斑變性的發展,中央視野會變得越來越模糊。在大多數晚期病例中,「萎縮性」 老年黃斑變性尚無治療方法。

UPMC的可行性試驗與法國的首次人體試驗同時進行,該試驗涉及5名術後晚期老年黃斑變性患者,目前已接受了一年多的追蹤檢查。來自法國的一項為期12個月的研究表明,大多數患者能夠識別字母序列,並沒有與設備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

「我們的工作非常緊迫,因為美國人口老齡化,尤其是我們居住的賓夕法尼亞州西部地區,由於與年齡有關的黃斑病等疾病而導致視力喪失風險的患者人數將會大大增加變數,青光眼和血管性眼病,以及較早發作的遺傳性眼疾,例如視網膜色素病變。這就是我們 UPMC 和 Pitt 的醫生和研究人員與我們美國與國際同事(特別是索邦大學巴黎視覺研究所的合作夥伴),正在採取多方面努力,來治療患者和修復視力障礙的原因。」尼爾遜·里戈(NelsonRégo)說:「這項臨床試驗將測試使用視網膜假體治療晚期老年性黃斑變性的可能性。」
來源:2020年1月24日 coolblindtech.com
https://coolblindtech.com/upmc-is-first-to-implant-wireless-retinal-device-in-the-u-s/



*************************************************************************

乙部
「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 (E-Learning For All enewsletter)
1. 又一個十年
編者的話

十年

剛踏進2020年不久,先祝願各位使用者和讀者新年進步!不驚不覺,21世紀轉眼已過了廿個年頭。還記得1990至2000年之間,我們遇上「千年蟲」的威脅,彷彿電腦的末日將至,大家都要趕著更換電腦的硬件和更新軟件。結果,一覺醒來,世界如常,順利過度。

過去十年教學界的一件大事,正是首屆文憑試在2012年舉行。從1978年開辦的中學會考,一直到2011年,共34屆,有超過437萬考生應考,筆者亦是其中之一。只要知道對方考過會考,便會暴露了起碼的年歲。2012年的文憑試對中小學課程帶來很大改變,而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亦在翌年(2013年)開展。

今期通訊第一篇文章由劉文輝所撰,他是退休教師,正正見證著教育制度改革,他亦是本會會員和本計劃使用者,他跟我們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和作為義工的點滴。第二篇由Pinky 所寫,她跟一眾使用者有很多親身的接觸,有很多一手的體會,見證著不少同學的成長。Edwin於去年底出席了學與教博覽,他會為我們分享所見所聞。

徵稿
歡迎任何同學、老師和家長就以下主題投稿:
1. 資訊科技如何促進學習
2. 閱讀殘障學生的學習體驗
3. 其他學習經歷(Other Learning Experience)的分享
4. 有關「電子學習」的主題
文章要求:
繁體中文,約500-600 字,不設稿酬。來稿請附真實姓名、電話,電郵到elfa@hkbu.org.hk。如有查詢,歡迎於辦公時間內致電3996 0760或電郵至elfa@hkbu.org.hk與何小姐聯絡。

「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編輯小組簡介: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2013開展「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此計劃希望為閱讀殘障學生提供各類支援服務,協助他們善用電子模式學習,藉此消除他們與一般學生在學習上的差距。2019年開始,本計劃將服務對象擴展至非學生。而「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是這計劃下的其中一項服務,並由義務編輯小組協助製作。從2016年10月起,「無障易學」電子學習通訊每逢雙數月,於計劃網頁及協進會出版的「無障礙數碼科技通訊」刊登,同時也會電郵給個別讀者,與大家分享閱讀殘障人士可如何透過資訊科技令學習變得更輕鬆及更有成效。

 

2. 專題文章 (一):義務補習點滴

撰文:退休教師          劉文輝

文輝正在為同學補習英語

我有先天性深度近視,小學一年級已需配戴厚厚的眼鏡,發育期間,近視度數也與日俱增。初中時期,同學因我的厚眼鏡,起了很多取笑我的花名,因此,我的自我形象較低,直至後來配戴了隱形眼鏡,自信心才回復。

我深知自己視力的限制,所以決定努力用功讀書,以彌補我的缺陷。雖然我中學讀理科,但也對英文很有興趣。後來有機會往加拿大升學,攻讀生化學,畢業後回港任教中學。

總的來說,除了有些不方便,深度近視不影響我的學習和工作。但眼科醫生曾告訴我,隨着年紀越大,深度近視可能會引致其他眼睛的毛病,包括青光眼(即眼壓過高)及黃斑病變,這都會令視神經萎縮及感光細胞退化,嚴重者可導致失明。感恩我退休後,視力才因此影響而退化,至今仍餘下約一成視力。

這幾年我經歷視障對生活的限制,幸好我有機會接受不同視障人士機構的生活技能訓練,使我可如常地獨立生活。科技的發展也消除了視障人士不少的生活限制。

 

我深深體會到視障人士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限制,所以我有志於香港失明人協進會當義工,回饋社會,為兩名視障同學補習英語。

由於他們都是先天失明,從未接觸視覺世界,連父母及親人的樣子也未見過,所有人和物的接觸都靠他們的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相比之下,我的視力漸漸退化,尚可說曾經擁有;然而,由於擁有的視力漸漸失去,心情難免有些失落,生活上也需要適應和學習,反倒而言,先天失明者卻沒有這些轉變和適應的困擾。

他們自小就接受特殊教育。其中一位同學已中學畢業,他仍希望於英語上有所改進,我們協議於寫作能力上多操練,她每次都作一篇文章,課堂中我們一起改正,他接納我的教學方式,我不立即也不直接給他正確答案,反而引導他從反思中修正,讓他印象深刻,不易忘記。藉此,在英文的結構及文法方面,他有很多機會練習。在遇到較難掌握的情況下,我便讓他嘗試作句重複練習,由淺入深。我很欣賞他的學習動機、勤奮用功和堅忍的毅力,經過一段時間,我和他也覺得他的英文寫作已有很大的進步。

另一位視障同學同時有其他殘障,故我需要按他的英語能力逐步提升。雖然他有多方面的限制,但他對英語的興趣特別濃厚,英語發音亦很準確及清晰。我很欣賞他的天真、樂觀和合作,他尤其喜歡火車,所以每次補習前,藉着他的興趣,我讓他聽不同英語城市火車站的月台廣播,他十分享受,並且樂意跟隨英語廣播重複學習準確的英語口音。之後我們才進入英語的其他結構和文法。因他的限制,每次補習需要家長接送,可見父母對兒子無限的接納和不離不棄的愛。

為視障同學補習,使我的心境也回復青春,經歷着視力逐漸衰退,我更明白他們在學習上的困難和需要,我不但將自己認識的傳承給他們,還在他們的心靈上給予欣賞及鼓勵,增強他們的正能量。從他們身上,我還需要學習他們所表現的寬容及樂觀。

3. 專題文章 (二):活到老、學到老

撰文: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項目主任 Pinky Ho

有人在使用手提電腦

大家好!我是負責「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的同事Pinky Ho,部份使用者可能都會認識我,幾年前我開始負責處理有關電子書製作事宜。

科技進步真的令大家在學習及生活上都得以改善,例如學習如何用軟件閱讀電子書增進知識以及如何用手機處理日常生活事務及解決出行困難等等,學習真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

我一直有接觸計劃內的一些使用者,他們都是勤奮的學生,並無因閱讀殘障問題而影響自己的學習,反而更加努力去完成要做的事情,其正能量亦令我不得不講聲佩服,亦令我從中學習他們的毅力。

由2019年開始,計劃已經將服務對象由學生擴展至非學生的成人,他們也可申請製作電子書,對他們來說確是一大喜訊,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成人亦需要吸收各種知識。最近收到的電子書申請有不少是有關個人興趣,而使用者的興趣亦相當多元化,包括棋藝、樂理、心理學、英文、歷史、宗教、政治等等。現時製作的電子書種類和數量比以前多,除了學生的考試和測驗等需要,我們又會盡力編排人手去應付學生緊迫的學習進度和考核的要求,同時,我們亦會兼顧成人使用者的閱讀需求。如果你和你的視障朋友亦想申請製作電子書,歡迎隨時跟我們聯絡和登記。

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求知欲,亦可選擇增進知識的途徑,知識有時隨手可得,不用尋找,但更多時候需要主動學習。常常見倒報章出現這句至理名言─「知識改變命運」,共勉之。

 

4. 專題文章 (三):學與教博覽見聞

撰文:賽馬會無障易學計劃高級項目主任 Edwin

機械手

 

去年十二月,我和同事出席了「2019年學與教博覽」,上一屆的STEM教育繼續是今屆其中一個重點,此外,還有不少跟教育有關的硬件和輔助軟件在會場展示。

上圖所展示的,是一隻「機械手」,下方紅色燈是電子控制處理器的部份,可載入程式編碼。不要看輕一隻「機械手」,每隻手指有三小節,由線拉動,控制線的鬆緊,讓手掌張開和摺疊。不說不知,如果我們的大母指受傷而不能用力,便會發現單靠其餘四隻手指是很難拿得起東西的,可見手掌設計的精妙之處。

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的投影片  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的投影片

 

筆者亦出席了「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的其中一個講座–移動教室。講者是一位中學通識科教師,她分享了在課堂上如何透過資訊科技讓特教生與世界接軌。在上課前,她預早跟一所外國中學的老師議定了教案,並整理好有關教材和參考資料。上課當天,他們透過互聯網和Skype in the Classroom這個平台,讓學生在課堂上跟彼岸的學生作即時的互動和交流。那所外國學校的學生都會說英文和華語的,除了學科知識外,同學亦可藉此多練習說英文和華語。片段中看見兩地同學在這一次「非常課堂」中感到十分雀躍和興奮,而他們亦很投入參與課堂活動,想必他們都很享受這一堂通識課。

 

這次「學與教博覽」讓筆者看到了不少教育的最新發展和大趨勢,期望本港的教育繼續精益求精。

 

可按此前往第二部份的內容*************************************************************************

 


 

< 返回上頁